首页

艾丝踩踏之家

时间:2025-05-29 19:17:44 作者:包粽子制香囊穿汉服 华裔大学生和外国留学生在南京体验中华文化 浏览量:90226

  中新网南京5月29日电 (施红 朱晓颖)学习挑粽叶包粽子、碾香料制香囊、尝试汉服妆造……28日,“同乡共井·寻味秦淮——华裔新食代”端午传统美食文化体验活动在南京金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省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举行,近20名在南京各高校就读的华裔大学生、外国留学生体验中华传统文化。

在南京就读的华裔大学生、外国留学生学习包粽子。中新网记者 朱晓颖 摄

  “在南京过端午节,通常包的粽子有四角粽、三角粽、异形粽等。大家先捏起三片粽叶,卷成漏斗状,再选择甜口或咸口的馅料塞入其中、压实,用粽叶将口封住,用绳子把粽子扎紧。”当天,南京金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老师向华裔大学生、外国留学生介绍中国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习俗,并手把手教学生们包粽子。

  在制作香囊、汉服妆造体验环节,华裔大学生、外国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挑选艾草、陈皮、薄荷、茉莉、玫瑰、薰衣草等原料放入研磨器里,进行手工研磨,将磨好的香料装进香囊里;在南京金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美容美发专业学生的帮助下,女生们盘起不同造型的中式发髻,佩戴上流苏珠钗,换上汉服,体验中式美学与浪漫。

在南京就读的华裔大学生、外国留学生学习包粽子。中新网记者 朱晓颖 摄

  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的马来西亚留学生雷家悦告诉记者,曾祖父祖籍为中国海南省,他是家族中的华裔第四代。在马来西亚,华侨华人在端午节有吃娘惹粽的习俗。和南京的粽子不同,娘惹粽的颜色是类似青花瓷的蓝色。“这次在南京第一次尝试自己动手包粽子,尝试本地粽子的味道,这样的体验很有趣,感受到犹如家庭亲情的温暖。”

  就读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印度尼西亚双胞胎姐妹杨舒淳、杨舒湄表示,她们对中华传统文化都很感兴趣,为此一同到访六朝古都南京,进入高校求学。此次第一次试穿中国古典服装、佩戴发簪的经历让她们难忘。

就读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印度尼西亚双胞胎姐妹杨舒淳、杨舒湄试穿中国古典服装。中新网记者 朱晓颖 摄

  南京市秦淮区台办主任、侨办主任江颖在致辞中表示,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2009年,中国端午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南京是中国六朝古都,希望华裔大学生、外国留学生在南京多走一走、看一看,通过文化体验,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文明互鉴的实践者、创新传承的探索者。

  当日,参与体验活动的华裔大学生、外国留学生获颁相关证书,并集体合影留念。(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金庸百年,今天的你还看武侠吗

“这些都与会稽郡山阴县密切相关。可以确定的是,稽中遗址附近曾是东汉至六朝时期会稽郡山阴县官署所在地,对研究会稽郡的郡域变迁具有重要意义。”李龙彬说。(完)

国务院推动大规模汽车家电等以旧换新

据悉,除“彩虹益路”助学活动外,该公司还与康乐县古洞沟村结为党建结对共建单位,投入356万元开展“安心”系列帮扶行动。(完)

海评面:“中国市场仍有不错的投资机会”

在八步沙“六老汉”当代愚公精神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古浪县防沙治沙中,治沙造林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成效越来越好。近5年,八步沙林场共完成治沙造林18万亩,栽植各类沙生苗木3000多万株,为古浪县北部沙区地治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王毅:坚持一中原则,就应该支持和平统一

到底什么是癌?如何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本报记者近日走进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专访防癌科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侨联副主席徐志坚,防癌科副主任医师、九三学社中央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毕晓峰,看到预防癌症的另一种可能。

全红婵感谢粉丝送玩偶:“不要乱抛,很危险!”

而在展馆内,“新”字更有实感。首次聚焦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生命科学、制造技术四大赛道进行策展;科技主题区首次设立新材料专区;一批代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前沿展品首发首展……中国的开放姿态更加具象。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